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快讯

第七届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暨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来源: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作者: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发布时间:2011-11-21 09:41:30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七届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暨教职
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迟本理
(2011.11.18)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第七届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三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情铸金蓝领”教育品牌为统领,以培养又红又专金蓝领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养、优质就业率、服务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成为首批国家示范学校,全国名牌学校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第一部分 近三年工作回顾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一)办学理念和目标更加明确。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学校“情铸金蓝领”教育品牌,面向市场开学办学、培养又红又专金蓝领办学理念,创建全国名牌职业学校办学目标等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影响更加广泛。
(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三年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五个对接”要求,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生产性实训。先后成立青岛松川公司、精诚模具公司,为师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大力推进“订单培养”。三年与名优企业合作成立企业冠名班40余个,占年级学生总数的80%以上。
(三)专业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建设专业。每年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研讨会。2010年11月成立由企业老总、总工组成的“企业家咨询委员会”,从宏观上对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学校改革发展等进行指导。机械、机电类等重点专业内涵得到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积极调研适应蓝色经济区发展需要的涉蓝涉海专业,设立了生物技术制药等新专业,打造竞争新优势。三二连读专业得到长足发展,大专生占学生总数一半以上,为提升办学层次奠定了基础。
(四)构建适应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三年来先后开发了“以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配套教材、18个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20余种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规划教材,分别由高教社、机械社、北师大等陆续出版发行。
二、全面提高又红又专金蓝领培养质量
(一)以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平台
一是实施文明修身工程,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大力实施学生德育工作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爱心助学、阳光心理、党团军三校等“五项工程”。新生军训及老生巩固军训成果、入学教育、劳动技能周、“法制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国防教育”等制度化。建立了中层以上干部和学科带头人听课、挂靠班级制度。成立了“心理教育委员会”和“心语轩”心理咨询室,指导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二是整合家长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活动,每年召开年会,建立了家长参与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三是以文明风采为抓手,创新德育工作平台。各系统紧密配合,班班搞竞赛,人人都参与,学生参与面达到75%以上,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设立帮扶基金和勤工俭学岗位,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校接收了北川五十名学生,全校倾力办好“北川班”。在2009年市职校技能大赛中,北川班3名参赛学生全部获三等以上奖项,其中一人获一等奖。
(二)以技能为本,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一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充分利用作为省金蓝领培训基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设技能鉴定所的作用,积极开展18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
二是积极开展学生技能比武,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在全校营造热爱技能、苦练技能的氛围。
三是专业课全部安排在实训车间,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
三年来,我校学生荣获全国技能大赛5金9银9铜;在今年的国家、省、市文明风采大赛中成绩突出,其中全国文明风采大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24个,竞赛组织奖;山东省复赛中,荣获竞赛组织奖、一等奖11个、二等奖45个,三等奖69个。学生职业素养大幅度提高,优质就业率达到85%。南车四方股份、上汽通用五菱等公司对我校三二连读学生需求量都在200%以上。
三、大力推进三支队伍建设
学校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开展“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德育实效性”活动。实施结对帮扶,安排任劳任怨、工作踏实的老教师、企业技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用他们任劳任怨、作风踏实影响带动青年教师。坚持以技能为本培养教师。新教师参加一年的校本培训,到企业进行半年的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利用学校承办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市级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优秀教师出国培训。由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编写开发校本课程。与名优企业联合建立“教师技能强化训练站”、骨干教师参与企业工艺设计改造,青年教师参与生产过程。在职称评定、优秀评比、进修等方面向青年教师倾斜,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学校拥有2名“山东省首席技师”、2名省特级教师、一批省市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高级技师。
为充分发挥班主任学生管理教育的主体作用,学生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利用假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邀请优秀班主任培训实习班主任,组织实习班主任工作交流。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班级量化考核办法》,《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办法》等,使学生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更趋规范化。对班级常规工作实施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与优秀班集体和班主任考核挂钩。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学生会,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培训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教育能力。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学校发展。学校认真实施“项目学习法”,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上岗,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的人选拔到管理岗位。2008年底和2011年7月,分别完成了两届中层干部换届工作,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被选拔到中层岗位。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按照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岗位管理的原则,2009年完成了新一轮教职工重新竞聘上岗。
四、推动实训基地高效运转,促进学校大发展
2008年9月实训基地正式启用三年来,在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完成了累计12000名国办职校学生技能培训鉴定、两届近16000名市区高二学生学工实践教育任务,连年承担全市工科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学生培训技能。成为青岛高新区、南车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等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基地。
实训基地初步建成国办职校学生技能培训基地、中学生学工实践基地、师资培训基地、“金蓝领”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产生了综合社会效益,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上级领导、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五、初步构建具有职教特色学校文化体系
三年来,学校对50多年办学理念和成就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包括教育品牌、核心理念、校训、学校精神、学校标识等。各系统、部门形成了子品牌、工作理念等。学校在校本部树立起孔子塑像,实训基地树立起墨子塑像,用先贤的思想教育影响广大师生。举办“企业文化大讲堂”,把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大力宣传把许振超等金牌工人、优秀毕业生事迹,营造“热爱劳动,崇尚技能”氛围。每年举办文化体育节、文明修身月、体育活动月、校园歌手大赛、普通话大赛、“感动校园十大学生人物”评选等特色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六、切实提高服务和保障水平
我校学生全部住校,服务保障难度大。后勤工作围绕打造“精管勤务”子品牌,严格校产管理,逐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人为损坏和流失。做好客车正常安全运行,为教育教学、学生就业实习、各类培训提供保障。抓好防病、防疫工作。把安全放在首位,法制安全教育制度化,校舍、设备维修及时,各类器材处于安全、有效的使用状态,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积极开源节流,取得显著效益。
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首批国家中职业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全国中(职)小学德育特色学校评价达标学校、青岛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示范校、青岛市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教育管理教师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七、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与学校日益发展壮大不相适应,要结合学校实际,推进精细化管理。
2.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特别是蓝色经济区产业发展的调研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打造服务蓝色经济、支持学校发展的优势、强势专业。
3.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
4.办公、住宿条件和职工餐等与学校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要加大改善力度。
第二部分 未来三年发展构思
未来三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正式启动。青岛将建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和产业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海洋化学品和盐化工产业基地、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成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和核心区。青岛职教园区也将于2014年建成,青岛职教格局将面临新的调整和洗牌。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内涵建设,在又红又专金蓝领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上寻求新突破,建成全国名牌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以又红又专金蓝领培养为中心,以国家示范学校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为青岛经济特别是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输送更多更好技能人才,把学校建成立足先进制造业、面向青岛、辐射半岛蓝色经济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综合实力更加强大的国家示范学校和全国名牌职业学校。
二、发展目标
健全“三全育人”机制;以“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建设为契机,探索更加完善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打造德育工作品牌。坚持“双证”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培训质量;加大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力度,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优质就业率再上新台阶;以名师培养推动现代教师队伍建设,以“五大重点专业”建设推动各专业群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五大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建立与名牌学校相适应的现代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改善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创建平安、文明、节约、和谐校园。职教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教和学的环境更加友好,师生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战略
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层次
四、办学策略
稳定规模、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优质就业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三年,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三年,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创新思路,锐意改革,埋头苦干,早日建成全国名牌职业学校,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
请各位代表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