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节|初心如炬 使命如磐——读《孔子传》有感
【编者按】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世界,看清自己。无论是为了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吧,它可以一点一滴的滋养你,改变你。在青岛市教育局首届中小学教师读书节之际,让我们趁春光正好,一起读书吧!
初心如炬 使命如磐
——读《孔子传》有感
信息技术部教师 宁晓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至圣先师孔子,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随的楷模。在品读《孔子传》的基础上,回顾教育初心,重温教育使命。
一、孔子,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读鲍鹏山的《孔子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一颗伟大心灵的锤造是艰辛而漫长的,孔子艰辛探寻、孜孜以求的一生,给我们莫大的启示。
孔子有太多的理想和智慧,他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弟子。他倾心相授的不仅有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他不吝惜自己的爱,所以他收获了更多的学生之爱,一直追随的子路,守丧六载的子贡,这都是为人子女都不一定能做出的孝举,但孔子收获了。这是一个有温度的老师,亦师亦父。在孔子的年代,他有太多的遗憾,也不免失落和沮丧,但他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辗转流离,传承不弃。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经师,而是要成为塑造学生品行、品味的人师,所为的人师就是习主席所说的“大先生”。而孔子的一生正是带我们怎样实践成为学生的大先生,那就是志存高远的执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桀骜,以仁礼治国的君子之道。
二、孔子弥高、弥坚之智慧。
幽兰漪漪,其香千年。孔子的智慧,被作者称作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他那放诸现代仍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我们教育领域最温暖和执着的守望。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在评价自己的老师时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今读《孔子传》细细品味,反思自己,转身觅来处,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计算机老师,我要在阅读中感悟生活,与书为友,要自愿阅读,静心阅读。不但自己要阅读、阅读、再阅读,更应该带动学生们去阅读,为学生搭建进步阶梯的第一个平台,共同接受文学、经典的洗礼,获得根部滋养,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地教育着众多的弟子,他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即营造出了一种轻松自如的交谈氛围,与弟子进行“零距离”的平等交谈,他不以权威自居,不摆专家架子,没有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师道尊严,在这个交谈氛围中,弟子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种自由、平等和轻松的交谈是在当今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最提倡的,也是学术发展很必须的。
三、感悟孔圣,体验教育之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精神层面和孔子天然相通:于天地之间,守护自己的激情与理想,创造和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他已经完成了他自己,成为“至圣先师”,而我们正沿着他的足迹,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努力前行,努力思考。而今,我也从教十六年了,从最初的不解,到如今的不惑,我的心胸日益开阔。当年轻老师问起教学,我也倾心交谈,当说起要听我的课,我从不拒绝推辞,我愿意看见教育届届传承,互相借鉴,总有收获。面对比赛时,与竞争同行切磋交流,有同事提醒,说毕竟是竞争,最好有所保留。我微笑:如果对手超过了我,说明自己不够出色,仍需努力,仅此而已;而且我也愿意看见我们的教育事业“届”有才人出。在向孔老夫子致敬的同时,还有传承!
当我们不断努力拓宽生命宽度的时候,也一定要深耕我们内心的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温和的、宽松的心态中,感受生活的美,工作的美,然后,才会在教育教学中,言传身教,把这种美的体验传递给学生,为学生早就一片可以任意翱翔的天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