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节|图书馆借阅的乐趣
【编者按】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世界,看清自己。无论是为了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吧,它可以一点一滴的滋养你,改变你。在青岛市教育局首届中小学教师读书节之际,让我们趁春光正好,一起读书吧!
图书馆借阅的乐趣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副校长 李祥新
特别喜欢到图书馆去闻新书的墨香。在校多年,历经图书馆的几次搬迁,眼瞅着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数量逐年增加,自己的借阅记录也慢慢积累。专业书借阅的不少,这属于“教师的自我修养”。不过从借阅记录来看,读的更多的倒是各类“闲书”。
读闲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图书馆是开放的,大家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轻松地来读,感受作品的魅力。还记着读《柳林风声》时的不忍释卷。先出场的是可爱的小鼹鼠,大扫除干够了跑出来玩,被春水丰盈的河吸引,不由自主地沿着河沿疯跑,于是他遇上了可亲的河鼠。河鼠时刻践行着爱河、敬业、诚信、友善的动物界价值观,他热情地带着小鼹鼠划船、游玩,然后又遇上了水獭、海鼠、獾先生等,动物们形象活灵活现,对白幽默生动,“蛤蟆先生历险记”更是险象环生、精彩刺激。书里还探讨了许多科学问题,如动物的定期迁徙,“听到南方的呼唤,心里会涌起一种甜蜜的冲动,然后那些记忆的片断,就像回巢的鸽子一样,一只只飞回来,在梦里扇着翅膀,白天和他们一起盘旋飞翔。当那些香气、声音和早已忘记的地名逐渐回到脑海里,呼唤着他们前去。”优美的语言令人如醉如痴,从动物的视角可以体会到动物们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在自然中的归属感。
在图书馆借书就像偶遇。素不相识的两位,互相交谈、了解后成了知心朋友,并保持长久深厚的友谊。上学时即有过多次这样的体验,前年又有一次,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套程虹教授翻译的自然文学译丛,《醒来的森林》、《低吟的荒野》、《遥远的房屋》,语言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阅读时如同身临其境,跟着作者一起游历山谷,漫步清新的森林,分辨不同鸟类鸣叫的音色,充满期待地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感受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妙。读后心里充盈着的那份欣喜,极想与人分享,于是我将这套书推荐给了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
开卷有益,读书增长见识。我们知道苏轼的词中“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指的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时的天象;“西北望,射天狼”,也是指星宿。晚自习下课后,我们大概知道东南方向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是木星,而满天的繁星都是什么星?读这本简单的《观星指南》就会了解。如果再读《天文学入门》,就会了解恒星、行星、彗星、流星、星云、星团、星系。《时间简史》就更神奇了,感兴趣的话,可以跟随斯蒂芬·霍金教授一同探索宇宙的奥秘,了解宇宙大爆炸、时间的起点、空间的边界、黑洞,理解天上的星星正在不断远离我们而去。
读点哲学的书也很有意思。图书馆有一本《苏菲的世界》,开头是这样写的: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她们谈着有关机器人的问题。一本哲学书,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开头即以轻松的笔触吸引着我。15岁的苏菲突遇一位奇怪的哲学家艾伯特,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领下,她了解了整个哲学史,并参与其中,开始思索,清晰地勾画出世界哲学史的变迁,证实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哲”就是聪明,越读越聪明,越想越聪明,我们可尝试着用哲学思维思考当下的热点问题。哲学很有趣,“门户之争,自古不免。然言各有宜,理无相悖”。将《中国哲学史》(钟泰写于1928年)与《西方的智慧——从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罗素写于87岁,中译本2017年出版)对照来看,好比两位绝世高手跨越时空,隔空对决,剑光飞舞,围观者眼花缭乱。我们知道2500年前的那个时代是“文化轴心时代”,亚里士多德提出德性是中庸之道,岂不是向同时代的孔子发出遥远的呼唤?阿基米德的专门技术不止一次帮助他的锡腊库萨城免受敌人攻占,岂不是隔空向墨子致敬?我经常遐想:假使古今中外群哲同聚一处,于华山之巅谈哲论理,不知谁能胜出?
有的书读过之后在还会拿出来重读。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在修缮中失火,其标志性塔尖在大火中坍塌。这座建成于1345年(中国元朝时代)的教堂,是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哥特式建筑的旷世之作,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文化遗产。我又借来《巴黎圣母院》速览一遍,以对照被大火烧毁的是哪些部分,想知道卡西莫多住的钟楼是否还在?重温了一遍雨果浪漫主义的笔下两个不同的人物对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的畸形的爱、美丽和丑陋的对比,以及中世纪法国神权和平民的冲突。外国人写书,观点往往与我们不同。前几天从图书馆借阅了尼尔·弗格森的《文明》,书中指出,西方之所以在1500年后崛起并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撒手锏之一就是“竞争”。欧洲的政治处于割据状态,形成多个君主制或共和制国家,其内部又分割为多个相互竞争的集团,现代商业集团便发韧于此。这个观点与贾雷德·雷蒙德《枪炮、病菌和钢铁》中的观点完全相同。同样是尼尔·弗格森,在《西方的衰落》中又指出,制度造就了西方曾经的辉煌,也造就了既得利益群体,其危害使得西方制度到了需要变革才能维持的地步。读外国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世界观,可以更客观地分析中外文化差异,在国际比较中培育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自己也经常买书,但还是喜欢到图书馆借阅,除了那里书多以外,也许更喜欢那种充实厚重的书香氛围和倚着书架静静挑书翻阅的感觉。现在电子书越来越多了,但我还是喜欢捧读一本纸质书,轻轻翻开书页,贪婪地嗅着墨香,从字里行间捕捉文字的奥妙,倾听心灵的情感共鸣。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