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他们兄弟中排行老三,叔婶们喊他“三哥”,因为是抗美援朝老兵,性格比较豁达,自打我记事起,年除夕晚上,叔叔们都要到我家喝酒,父亲要提前准备,记得连续多年都是买上一捆琅琊台白干,这是我最早认识的琅琊台酒,在当时算是中档的。
1983年我参加工作了,回家过春节时,我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为父亲买了4瓶好酒,记得是8元一瓶的琅琊台“力士”,我带回家时,父亲说:“怎么买这么贵的!”
二十多年前,岛城兴喝“低琅”,就是30度的琅琊台酒,这种酒在厂内冠名“长生”,每瓶20元。春节回家时,我给喜欢酒的父亲、岳父各买了一箱,他们埋怨说:“怎么还买这么贵的!”
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金牌总数达到32块,名列世界第二,这不仅是体育事业的大提升,也是综合国力的彰显。那个晚上,我们几个年轻人用喝酒来庆祝,每人一瓶是“中华贡”,喝了个酩酊大醉。再后来的几年,参加喜宴喝“中华贡”,走亲串友送“中华贡”,似乎那些白干、“力士”们都不见了。那年春节回家,我给两个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带的也是“中华贡”,尽管每瓶上百元,可这次他们俩没有说那句埋怨的话。
五十多年过去了,叔叔们已不全部健在,但身体好点的依然保持着老习惯,春节到我们家喝酒,只是由集体行动变成“自由式”,但酒是一定要喝的,这样老三哥才高兴。父亲会指着酒柜说:“这瓶茅台是老六给的,那瓶琅琊台30年了……小九那瓶洋酒没酒味!”。
九叔只长我一岁,做辣椒、蔬菜生意,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地方富翁、“土财主”,老侄少叔感情“铁”。他酒量大,一瓶“中华贡”外加三瓶啤酒不在话下。他说,上次我送他的“小琅高”送俄罗斯客户了,客人非常喜欢,尤其那个人性化的不锈钢酒壶。又发微信请我帮他买一批做礼品。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到琅琊台集团酒文化博物馆参观,悦明董事长在展览厅摆了一个“步步高”,就是把几十种琅琊台酒,从低度到高度摆成一排,各品尝一小杯,还要求提出意见。他说,前些年给日本客户摆“步步高”时,客人还朗诵“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可他的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让客人没到“长城”就差点摔到餐桌下面,由此他们还成为好朋友。琅琊台酒业在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台湾地区的生意很红火,原因是酒里的中国文化元素太有吸引力。我想:卖酒还用中国文化做支撑,高!
瞅着这“步步高”,真是“雄关漫道”,一排几十杯,什么时候品尝到最高?我想:这个“步步高”不仅仅代表琅琊台酒的度数,更代表国家发展的步步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步步高啊!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