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 望闻问切——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骨干教师圆满完成西安交通大学暑期研修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快推进学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7月20-28日,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60余名骨干教师,由李祥新副校长带队,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修培训。
本次研修培训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量身定制,培训形式多样,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分专家讲座、实践考察、互动研讨三大模块。专家讲座模块安排了冯博琴教授的《视站好讲台为天职》、何聚厚副教授的《互联网+教学设计与实践》、邹建龙副教授的《微课竞赛作品分析与课堂实践运用》、鲍崇高教授的《如何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考核与评价》、胡奈赛教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张蓉教授的《互联网时代高效教师角色转变》、王汝文教授的《课程教学设计及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七场专题讲座。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源头、相关因素,到策略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才能向课堂教学要出质量,内容安排基于我校教师的实际水平,自成体系,针对性强,可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量身定制。各位专家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及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潜移默化地影响、感动着每一位老师。实践考察模块先后安排了工程坊实践教学参观和陕西师范大学虚拟录制实验室参观。工程坊的教学与功能拓展模式,为轻工学校创客中心进一步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思路;虚拟录制实验室展示的微课简易录制设备与使用,让老师们大呼过瘾,接地气、可复制、易操作!互动研讨模块又含微课作品评析、教师试讲点评、教育热点问题讨论三部分。老师们围绕信息化教学和当前教育热点热点问题踊跃发言、互动中碰擦出智慧的火花,对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
二是望闻问切,课堂教学把脉问诊。根据计划,轻工学校安排了11位教师,分成两组,每人讲课20分钟,然后请专家逐个号脉诊断,分析每位教师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整个过程俨如医家望闻问切,针对每位教师的实际问题,指出改进措施,提出努力方向,指导教师向其课堂教学的“最近发展区”迈进,助力其实现课堂教学成长的一小步。大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创新,小到课件版面、教鞭使用等,都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甚至是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重构,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讲课教师更感如醍醐灌顶,旁听教师大受启发。
此次研修,老师们收获满满。一是开阔了眼界,认清了形势,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刻。面对00后学生这群互联网时代的原著民,教师必须要把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环境中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创新问题,是把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变成学生认为有意思的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教学更符合学生需要。二是直面不足,深化了对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词的把握。明确:任务交待、重点内容、作业要求要明确;精准:学生现有基础与接受能力的水平分析、教师语言表达要精准;激情,把走神的学生喊回来,让他把心留在课堂需要激情;讲透,知识点要讲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规律,这是教师的职责。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高质量的课堂。三是心怀敬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无小事,一切围绕学生的学而进行。教学要非常讲究,小到课件版面、教鞭使用,大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择用等,都要心怀敬畏,根据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师要如农人对待庄稼般的耐心、策略、有情怀地培养好自己的学生,培养有水平的学生,实现教育的终极关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