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快讯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牵手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有限公司 青岛新金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青岛首家“伊士顿电梯工程学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庆来 发布时间:2016-01-15 16:12:16 浏览次数: 【字体:

2016115日,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牵手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有限公司、青岛新金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中澳合作电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电梯工程学院”,设置电梯安装调试、电梯维修保养、电梯项目安全管理、电梯检测四个专业,培养电梯产业智能制造所需的生产、安装、维修、检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按照青岛市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模式;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签约标志着中澳合作电梯职业教育的首家“伊士顿电梯工程学院”落户青岛高新区,填补了青岛市职业教育一项空白。从此,青岛电梯行业有了从生产制造到维修维护服务一条龙的高标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将极大满足市场对此类专用人才的巨大需求,也将为创业求职者提供高质量的新型技能保障。

 

 

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有限公司由澳大利亚伊士顿电梯有限公司和青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大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公使邓博文、参赞刘初阳,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电梯行业分中心主任李增健,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驻山东办事处、青岛市人社局、高新区有关局、媒体记者、合作企业和学校有关负责人,以及首届电梯培训班师生150余人出席签约仪式。仪式由青岛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李一鸥主持。

邓博文在讲话中对中澳双方携手合作表示赞赏,对下一步合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很高期待。他说,“伊士顿电梯工程学院”从教育规律、市场规律出发,将“招生—教育教学—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发挥轻工学校、电梯公司、新金领教育三方优势,时刻保持与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新市场兼容,做到了无缝对接,展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他希望企业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强做优电梯工程学院,培养出类拔萃的技术人才,做成中澳合作的优秀案例。

 

 

王铨要求轻工学校抓住合作机遇,以合作促办学转型,促建设发展。一是认真履行合作协议,落实好各项合作内容,与企业共同努力,办学“学院”,培养更多更好的电梯专业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二是为职业教育改革积累经验。要以共建电梯工程学院为平台,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推进学生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与国际标准对接,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三是推进专业教师培养。专业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掌握企业生产最新技术,要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搞好技术研发,共同培养学生,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与企业携手合作,谱写校企合作新的篇章。

 

 

 

电梯行业用工缺口巨大

2015年各地连续发生的电梯伤人事故,暴露出了电梯行业日常维保与管理的缺失。

据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电梯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主任李增健介绍,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电梯总量已达400万台,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电梯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其中,维护保养和管理的问题多多。目前,全国有生产电梯许可证的企业600多家,维保企业有7000多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实是,我国2003年以后新增加的电梯较多,这些电梯将进入老化期。10年前,一个工人每月只需维保15台电梯,而如今要维保50台电梯。按国家的相关规定,每台电梯半个月维保一次。正常情况下,两个人一起维保,一天可以维保两台电梯,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工人每个月只能维保20台电梯。而且大部分维修保养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有限,对于电梯的电子控制技术更是缺乏了解,甚至有些小维修点还有无证上岗现象。人员短缺成为行业的大问题。

推行现代学徒制 毕业生“四证”上岗

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理波表示,此次合作的一个核心点就是引进澳大利亚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和TAFE学院办学模式,传承“工匠精神”,围绕电梯行业办学,与电梯类企业合作密切,构建一支全部由澳大利亚机电行业专家亲自指导,监管检测机构、行业协会领导、企业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组成的大师团队。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校内实施合作企业全资投入奖学金等激励机制,每个学期评选优秀奖学金,学生奖学金获取率将达到20%。伊士顿提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每周安排学生到企业接受工人师傅的手把手教育,同时,培养学校教师熟悉行业标准,打造“双师型”队伍。入校一年的学生,能够具备初级电梯安装工的技术水平,经过第二年的深度学习,至少80%的学生可以达到中级工的岗位要求,三年后高级工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学生可以考取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电梯工种操作证、电梯职业等级证书和澳大利亚机电工种国际通用证书,在全国第一家实现“四证”上岗。

探索混合所有制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青岛新金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许浩鹏说,此次合作将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的精神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使命,对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产业,服务青岛市高新区“1+5”产业,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探索组建学校、电梯企业、在线教育机构、国际职业教育团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办学实体和市场化机制,构建电梯工种专业集群,并以此为引领,辐射带动群内其他专业发展,服务青岛市“一带一路”战略“朋友圈”,从而为青岛电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为区域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产业链。

强化“互联网+”驱动机制 实现“六个对接”

“伊士顿电梯工程学院”从教育规律、市场规律出发,将“招生—教育教学—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时刻保持与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新市场兼容,做到了无缝对接。

一是对接国际标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VET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引进澳大利亚机电行业协会技能培训包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新金领教育已经针对中国电梯职业教育实际摸索出的本土化实践成果相结合,构建国内领先的电梯职业教育标准,培养“大国工匠”。

二是对接产业发展。按照“学校办到工厂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着产业办、学生定向找工作”的思路,实现“学校和工厂融合、教室和车间融合、校长和厂长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的办学模式。

三是对接实训考核。学校建有青岛首家电梯生产性实训基地,再加上电梯配电设备全套生产线,拥有真实电梯支撑实训教学。充分发挥轻工学校十多年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优势,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生体验到完整的工作过程,走出校门时即可成为具有一定经验的合格员工。

四是对接在线教育。调动教育云平台资源,按照B2CB2B两种模式,聚合个人和企业两种用户,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企业招工、安全培训的逆转。利用人人共享模型,合理调配师资资源,让教学模式更便捷,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实训成果,更直观便捷的实训方法,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学生实训操作中,使学生多方位更直观地体验工作流程。

五是对接技术研发。三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集合三方师资、科技、技能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站在服务电梯产业发展的高度,专注并致力于电梯技术技能的传承和应用,育人与技术服务并重,推动电梯技术技能积累,服务电梯企业制造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六是对接继续教育。发挥新金领教育“O2O”功能,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为电梯企业在岗人员提供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为失业人员和“农转居”人员提供技能和再就业培训,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培训与推荐,为物业公司、地铁公司提供电梯安全管理培训,让社会培训占据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

学校校长迟本理表示:“前期我校与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目前双方共同建立了一个电梯培训班。此次合作签约,是双方推进全面战略合作,标志着我校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办学迈出了新步伐,将进一步推进我校办学转型,提升服务区域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我们将严格按照协议规定,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行业标准建设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和混合所有制,打造“三师型”专业教师,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抓内涵发展,以品质取胜,用事实讲话,再对接示范,建成集校内办学、企业培训、技能鉴定、社会转岗就业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电梯实训基地,在电梯专业寻找突破,提升电梯教育品质,铸就区域辐射优势品牌,服务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