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咨询简案:不会学习的女孩
个案情况简介:
小红,女,职业学校学生,曾参加过心理咨询室组织的开放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信任之旅》。后主动预约个体咨询。
第一次咨询过程:
在会谈时,来访者刚到心理咨询室时比较紧张。咨询师对其表示欢迎,后请其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坐下,希望她放松,并声明:这是一次轻松的聊天。后作自我介绍,尤其介绍自己的专业咨询经验和咨询能力,介绍咨询时间,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等。然后请其谈论自己的困惑。
来访学生谈到,自己在群体感到孤单。学习专业课状态不好,不灵活,又补不上,很着急,也没有其他办法。感觉很多方面不很容易,失败很多次。对专业课的课下练习,也想自己独立完成,但是时间不够,就抄别人的。至于到底怎么做,自己最终也不清楚明白。别人觉得很简单的专业题,自己做不出来,无从下手,找老师又不好意思,一拖再拖后,问题越来越多,越薄弱就越不愿学。现在的感觉是:远不如学文化课的时候了,感觉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这个专业。今天上课时,一心想着下课,盼着下课,感觉整天混日子。鼓起勇气问了老师,自己还是感觉丧失信心,高兴时想学习,感觉脑子乱。对于简单的题目会一点时,也很高兴。可这样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是想趁机赶紧学会,但自己又看不懂,就放在一边了。希望自己是个上进的人,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中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到了这里,觉得只要努力些肯定能学会,于是,在别人玩时,自己虽很心动,但是还要学。在同学都不学时,自己也想着差不多就行了,后来又想“总是有会的同学”,于是,还是学着。可结果还是这样让自己很难受。
咨询要点:
第一次咨询,首先,要对来访者情感的回应,让来访者知道咨询师理解她。要通过耐心倾听抓住她此时的情绪和情感,并能觉察到引起这种情绪情感的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注意:不是找到原因,而是看到原因,可用瓴悟疗法,点出原因。案例中,引起来访者此刻情绪情感的现实原因是:专业课学得不好,听不懂,虽然个人很努力。历史原因是:在她身上,曾经有大事件发生,即中考失利,她本有能力考上但未考上,未达不到期望值,有失落感。
其次,要对其现在的处境如不理想学校和不顺手的专业、对其失落、挫败的情绪与情感给予共情:我听到你没考上理想学校,到这里后,原指望能学好,但事实并非如此,这让你感到很失望。同时,要对其进行积极赋意,让来访者认可自己:我听到你学习中虽遇到困惑,遇到挫折,但你很想改善,你急切想解决这个问题。我听到你是个特别想学好的学生。有些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就放弃了,可你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一直坚持,这是很多同学做不到的。从来访者的回应可判断咨询师所做的共情较为合适。
其次,要了解并处理问题。要请来访者明确本次咨询他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来访者确定为学习问题。其实,学习问题是任课老师的问题。本例中,来访者的真正问题是:因为学习问题带来的关于自我的问题,学习让她没有成就感,甚至有了挫败感,产生了自卑,所以是自卑未处理的问题。
再次,最后请她分享此次咨询的感受并约定下次咨询的时间。
经过上面的过程,来访者就会觉得你能理解她,懂得她的心,于是就会把更多内心深入的困惑、情感与你述说。你也能与他建立信任的咨访关系,这对帮她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述说的过程,来访者就会澄清自己的问题,缓解情绪,第一次咨询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咨询感悟:
咨询师要熟悉每种人格的特征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从来访者的表现中,咨询师理解到其人格特征是完美人格。这种人格的特征是:强迫自我,对自我要求很高,不允许自己出错。咨询中,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解决他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他的人格问题。这个问题会处理了,其能力就会提高,这个能力也会发生迁移,她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会提高。贾晓明说:只碰一点点。即咨询中,要能看出其人格,但不碰其人格。
咨询要有恰当的共情。共情是对事实、情感和背后的欲望的共情。它既能让来访者能发泄情绪,使情绪得到缓解,又能引出其需求。这也是共情的第四个层次。其它四个共情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为提问、安慰、指导;第二层次为对事实的共情;第三层次是初级的共情,即对事实和情感的共情;第五个层次是除了达到第四层次外,还要有指引。
当来访者拿自己与别人比时,咨询师要特别加以注意,注意其情感是否有所迁移、注意其逻辑思路。这往往是来访者觉察不到的。咨询师往往会听到的是来访者对自我的否定;与他人比,会加重他的自我挫败感,这是挫败感迁移。来访者的思路是:和同学比,我专业不行,是能力不行;能力不行,整个人就不行了,所以我不行,由此产生了自卑。
在咨询中,我们常用到积极赋义。积极赋义是让来访者找到力量,本例中,就是让她能感觉“与他人相比,我也有优势”即可。但积极赋义不宜过早,否则,易压住其脆弱一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