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硕士啃老: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成了他踩的坑
前几天,看到一个碾压三观的新闻。
新闻主角48岁,头顶无数让人羡慕的光环:上海人,从小学霸,大学是同济,211高等学府,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算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了。
但是。
就是这样一个“牛人”,在回国后的7年时间里,一直做啃老族。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就是不肯找工作。
而被他啃老的母亲丁阿婆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车去透析。
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
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他出赡养费,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师后发现,就算胜诉,儿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没办法。
丁阿婆无奈撤诉。
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真是让人心酸。
养儿一场不易,把儿子培养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结果竟是这么个结果。
儿子自身当然有很大问题。但作为家长,我们更该深思这种巨婴的成因。
丁阿婆那句“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中国著名作家杨绛先生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每个父母在样样替孩子包办的时候,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养一个巨婴。
但事实上,“成年而不自立”已经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未来,“巨婴啃老”将极大困扰中国父母。
不独立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
偏偏中国家长最喜欢包办一切。因为爱,也因为省事。
教孩子系鞋带很麻烦,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会。但你帮他系,三秒钟就搞定。
让孩子整理书包很艰难,要喊八遍揍三回他才去。但你帮他整理,一分钟就搞定。
于是,我们就二话不说代劳了,并暗暗宽慰自己:没关系,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会了。
可是我们忘了,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确实学会了,但20岁明明已经该打工赚钱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你替孩子走的路,到最后都成了他踩的坑。
教他自己系鞋带很麻烦,但一旦教会,你就再也不用亲力亲为帮他系了。
让他自己管理零花钱,刚开始他可能花得一塌糊涂,但慢慢的,他就对钱有概念了。
你若真爱孩子,就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买画笔,自己给同学家长打电话问作业……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
一个从来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绝不可能“长大了”的某一天,就突然可以整自己理房间、洗衣做饭、照顾自己了。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业业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领导同事相处良好。
8岁时你不让他自己背书包,18岁时你还在替他解决麻烦,28岁你依然在给他生活费,就难保他不会在48岁依然啃老。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你放手了,他才能自己独立如去面对、处理;如果你常常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