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校学生成长导师制、深化爱心帮扶活动推向深入
集中智慧,积极行动,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将我校学生成长导师制、深化爱心帮扶活动推向深入
赵芳亮
一、办人民满意教育需要大家献爱心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与经济联系最为直接、紧密,是就业教育,能使经济、社会、个人全面受益,是造福平民的事业,能促进消除贫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惠及民生,能体现社会公平,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
现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的群体相对来说依然是弱势群体: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知识层面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弱,难以获得适合个性地教育和发展,容易成为教育的死角不被关注。由于基础知识没有打好,进入职业学校后在学习理论与技术方面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主要表现为文化基础不牢固,知识面窄,不会学习,学习态度与目的不够明确,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责任感。另外,大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群体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相对困难家庭,因此他们上学就是为了找个工作,至于学什么或接受多少教育并不重要。还有的同学尽管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比较优秀,但由于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求学路上行走得非常艰难。2011年下半年我校中专部1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6%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人均在800元以下的占34%,其中特困家庭占17.38%;还有很多家庭遭遇的天灾人祸,也成为阻碍学生求学的重要因素。这些学生不但在生活上需要照顾,思想上需要关心,在心理上更需要关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积极乐观地走向生活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我校积极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和进一步深化爱心帮扶活动的原因所在。
二、全面了解我校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和深化爱心帮扶活动的内容和工作要求。
2012年学校德育工作年会决定在全校“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和深化爱心帮扶活动”,这项活动“是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融入学校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成长导师制和爱心帮扶活动是给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是有效组织导师对学生学习、品行、生活、心理、职业选择等方面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学生提供具体帮助,对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老师们在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履行人民教师神圣职责、对学生发展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对待这项工作。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家庭情况,定期与学生交谈,积极地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沟通,摸准学生真实的思想动向,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与学生的交流不限次数,但要注重效果,建立档案。第三要重思想引导、生活关心、心理关怀,用“又红又专”的标准引领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第四要搞好总结,对一些创新性的工作或者是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能够及时交流并进行推广,将导师制度和爱心帮扶活动推向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效。
导师制和爱心帮扶活动有所不同和侧重。学生成长导师制度侧重于思想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用目标引领成长,对学生成长进行指导。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受到各种干扰的因素较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才能让学生扬起生活的风帆、快乐学习。
爱心帮扶更侧重于生活上的关心和心理上的关怀。困难学生更多的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使自己的学习陷入困境,或者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解决家庭及个人思想的有关问题成为主要工作内容,我们不能解决好他的经济困难问题,但我们可以给他们生活与学习的信心,让他们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自立自强,当然为他们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生活必须,更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关于爱心帮扶工作,国家有助学政策、学校有奖学金和爱心帮扶基金,学校还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对特别困难的家庭老师们可以向学校提报情况,列为学校特别救助的范围。总之不管是对学生成长的引领还是对特困生的帮扶都要以尊重为前提,以爱心为支撑积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
三、集中智慧,群策群力,创造性地推进导师和爱心帮扶活动。
爱心帮扶活动在我校尽管开展多年,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过去工作重点对象只是在部分特困生的层面上,工作主体也只限于部分党员和部分教师。如此大面积推进、尤其是在全校教职工中推进这项工作尚属首次,因此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产生一些问题。为了便于协调,由学生管理处作为协调部门统筹这项工作。学生成长导师制度是首次实施,需要老师们以高度责任感,奉献爱心,积极参与,运用自己智慧,创造性开展工作,工作中不断总结,及时交流,推广经验,提炼升华。我们相信,只要全体老师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积极工作,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和爱心帮扶活动一定会卓有成效!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