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工作>教育科研

课程二度开发之心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厚斌 发布时间:2011-03-29 08:45:40 浏览次数: 【字体:

课程二度开发之心得

周厚斌

职业学校教师在实施课程中对课程的二度开发,是课堂层面的职教课程开发。开发内容包括授课方案的设计以及课程的综合,删减等过程。这属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这是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石伟平教授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二度开发的论述。在我校课程二度开发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如下心得:

一、课程内容的加减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内容以什么样的原则组织决定了课程的体系。哪些内容要保留,则要看其与课程中的学习项目的关系如何。作为基础用以支持学习项目的内容必须保留,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内容必须保留。

针对职业教育的“就业”目标,学生所要重点学习的是“职业性技术”和“工作过程知识”。职业性技术是在企业的劳动生产中一个职业领域内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生产活动或服务活动。而工作过程知识指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常常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类似中医的“随症加减”,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也要“随课程体系加减”。原来的课程体系是学科系统理论知识为主线,理论应用的例子处于佐证的、辅助的地位。经过上述的加减过程,现在的课程就成为了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相关理论知识处于服务地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了。

二、知识界面友好化

课程内容总可以认为是以知识组成。知识以怎样的面目面对学生关系到知识的接受难易程度甚至可以左右知识的传递机制。学科系统化课程中经常会使知识以一种抽象的、赤裸裸的、骨架式的面目出现,学生也就不得不拿出自己“理性的”面目面对它,而这恰恰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弱项。若将知识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保持自然外形的、原本过程的形式呈现知识,学生也就可以直接以自己自然的形态迎接知识,知识就可以被学生以松动的、生活化的用自己的感官观之、察之、模拟之、仿效之。形象思维方式是职业学校学生主要的思维方式,也适合他们就业后的职业行为。

所以,课程二度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得知识的界面友好化。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时下即将学习知识的某种联系称为知识的界面或接口。从功能上讲,这个界面是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设备或装置。职业能力所包含的技术是职业性技术,所包含的知识是职业性知识;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以感性思维见长。所以课程内容感性化、过程化就是对其知识友好化——知识用工作任务的形式表示,用工厂里的习惯命名;过程用说明书样的格式罗列,注重叙述,不做论证;理论知识经常隐含,“知其怎么做,不求为什么这样做”等等,都是对知识的友好化。

三、让工作过程运转起来

怎样让工作过程运转起来,是职业学校课程二度开发的重要一环。课程内容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程需要环境,环境一般是指静态的、硬件的东西。对职业教育来说,这个硬件环境一直以来就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建立设备齐全的实训车间就是制造业类专业课程运转的重要条件之一。课程的文本只是一些文字图形的符号,“黑板上开机器”是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机器必须到车间里开去。

让这些设备运转起来并不简单,但是更难实现的是让这些设备怎样运转得更好。这至少包括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是运行程序。其中的关键是这个运行不仅是运转设备,还要运转得让学生可以观察和容易模仿;其二是过程的示范。教师或指导教师显然是示范者。准确熟练、出神入化的操作,除了容易观察和模仿,重要的还会产生一种美的冲击力,使得学生兴趣大增,跃跃欲试。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恐怕必须有“台下十年功”的前提才行。所以,不但课前教师的操作演练十分重要,教师的实践生产经验丰富程度决定着教师对课程的二度开发的程度。

积极开展课程二度开发,为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锲而不舍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