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工作>教育科研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芳亮 发布时间:2009-12-14 10:49:14 浏览次数: 【字体: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努力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赵芳亮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学校干部职工深入企业调研,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等,梳理出影响和制约我校学生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学生习惯养成与教育职业素养。通过研讨,学校明确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思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为本;基本要求是着力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又红又专”的“准职业人”;基本方法是强化学生行为养成的目标管理,全面深化学生职业素质发展内涵,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创造条件。

一、以培养赋予时代新要求的“又红又专”高素质学生为目标,强化目标引领。

“培养家长满意、企业欢迎、社会认可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是职校学生培养的核心任务,我校对此的解读是培养赋予新时代内涵的“又红又专”一线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又红又专”的人才就是“金蓝领”。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体现目标意识,工作的着力点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要有标准,实习、实训注重技能的强化要有目标要求,日常生活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同样需要基本标准。学生管理系统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确立适合自己并能达到的目标,从每周要完成的任务到每月要完成的目标,以及每学期每学年要完成的目标甚至毕业后的职业规划等,每个学生必须明确并能努力去完成,使学生在完成目标的成就感中增强目标发展意识。

 二、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教育理念,尊重并公平对待每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

我们对学生德育工作理论研究还不够,德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职校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是事实。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共性的问题缺乏研究,从而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的现象还比较明显,重管理、轻疏导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管理工作。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学校是“准社会人”,毕业走向社会就是真正的“社会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名职校学生最强烈的愿望。学习基础差、各种行为习惯养成不够、自信心缺失是在多年的积累,短时间解决起来确实有很大难度,但国家需要他们,社会和家庭需要他们,老师就有义务、有责任去解决这些矛盾。尤其是那些学差生(学差生的背后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做好他们的工作要比其他同学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就要注意与交之交朋友,以平等、信任、友爱、宽容的心态与他们沟通,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做到心心相印,用“学生”的心和眼去体验和看待发生的一切,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坚持让他们在开放、发展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学生成长的信心所在,也是成才的重要基础。

注重情感投入,关注每名学生成长。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独立生活和自理的能力欠缺。我们承担着老师和父母双重角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会做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要了解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尤其是要对性格孤僻、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如网隐、抽烟)多关心、多引导,使他们在师爱中成长、成才;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用激励引领,使学生快乐成长。“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望被欣赏,我认为教育孩子的秘诀就五个字:‘往死里夸他’。”这是著名童话大王郑渊洁的话。尽管有些夸大,但激励确实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地让学生完成目标。我们要坚持德育生活化,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激发学生工作学习的乐趣,多点欣赏,少点责备,真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氛围中成才。

三、构建“三全”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是根据培养“又红又专”高素质学生目标对全校教职工提出的要求。部长以上干部挂靠班级制度、全体教师值班制度、每周一的班会制度,以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总体要求都为培养“又红又专”学生打下了坚实基础。关键是注重实效,真正形成校园无处不育人,人人都是育人者的良好德育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隐性的影响往往比显性影响更大,“三全”育人体系工作的有效性有赖于全体教师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

在这里,我重点谈谈班主任老师德育专家化建设问题。

学习调研阶段,学校梳理出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两大问题:一是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质问题;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团队问题。两大问题都与学生德育工作密切相关。德育工作核心是人的问题,即建设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培养职业素养高的学生。德育队伍主体和基础是班主任队伍。班主任队伍素质提高了,方式方法对路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规范、有序、合作、认同感等方面就能大幅度提升,就能更好适应企业的需要。班主任队伍的主体是教师,而职业学校教师要成为名师,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了解学生、善于做学生工作,课堂教学、指导实习实训也就更有针对性,也就更受学生欢迎。一个不了解学生、学生也不认同的教师,无论工作年限多长、技术多好,是不能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也不能算是名师。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推进班主任“德育专家化”工作,将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好学生真正内化成为职业习惯,使教师能够在职业教育工作中“两条腿走路”,走好路。

学校和实训基地的快速发展,为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活动为契机,尊重职业教育规律,以“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主题,以工作创新为动力,以争创和谐校园为着力点,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学生,实现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争创全国中职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做出新贡献。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