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路径通幽处 开心课堂见高效——关于开心课堂建设的认识之二
若干相互关联的教学策略组成一堂课的教学路径,这相似于工厂里由若干工步组成的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是指导生产的过程性程序,其中包含了大量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同样,教学路径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教学过程以引导,而在于这个路径赖以建立的策略性思考。当我们把传统的教学步骤与这里的教学路径相对比就会更清楚,教学步骤是以“环节”排列,而教学路径则以“谋略”关联,因而,前者只是空间和时间上的排列关系,后者则还有明确针对操作过程的理论或方法的指导意义。开心课堂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学路径尽管并非固定不变,但却具有结构相对稳定的性质,因而就具有可推广性,所以,研究设计若干教学路径并附以对应的条件,会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我们从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中发现总结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路径,在此举例如下:
1.“工艺过程”路径。交代任务——提出技术要求与标准——编制完成任务的工艺路线(工艺卡)——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展示任务结果
这里的主要策略是“搭脚手架”。清楚地交待任务十分重要,而对应的技术要求和遵循的标准是针对任务的检验标准,工艺卡片承载着工艺过程及其每一工步相应的技术要求,使得学生可能有章可循地、有标准可参照地循着工作过程顺利完成任务,这便是“工作过程导向”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表现。这样还可以使学生可能实现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出现想要自主学习却难以越过重重障碍的尴尬。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教学路径不仅在专业课教学中十分适用,在文化基础课的各门课程教学中用来也十分顺手。
2.“任务分包”路径:作完成任务——展示成果及其优点——成果评优
对学生比较熟悉(至少不是第一次遇到)的任务,或者完成任务的过程比较简单枯燥时,采用这种路径,引进竞赛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改善课堂气氛效果较好。小组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不需要老师过多干预,既然任务分包到组,教师则需要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而介绍自己作品的优点以评得良好等次成为学生十分关注的部分,这是“自卖自夸”策略。
3.“自学+分享”路径:自己先学——分享成果——共话问题——成果整合
自学之前可以有学案作为指导,那里有参考资料,还有关于形成学习成果的提示和要求,这里所用策略也算是“荒岛求生”。例如,王振星老师的一节应用“自学+分享”课的教学设计摘要如下:(1)学案引导,自己先学。通过提示重点和要点,给予学生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还要注意帮学生树立自己学习的观念。(2)不会才教,先学后教。目标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成果认领,体验成功。学生认领自己的成果,确认知识是自己学会的,任务是自己完成的(尽管有集体的协助),这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课堂体验,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角色体验”路径:真实案例——角色分工——纵横协作——解决问题
这个路径比较适合那些需要多部门合作的、具有纵向的上下游关系和横向的并行协作关系的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王丽老师在会计实务教学《存货清查》时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路径。任务一:盘点存货,填写盘存单;任务二:账实核对,填写账存实存对比表;任务三:调整账目,填制记账凭证。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在以诸如会计主管、会计员、官员等角色的身份承担着一份责任而努力使自己的工作符合要求,因为自己的工作结果与上下游部门的工作紧密相关,这种责任实际上就是所谓社会责任,而承担社会责任正可使学生形成主人意识,产生学习动力。
教学路径通幽处,开心课堂见高效。良好的教学路径一定会蕴含着大量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更多使用成功的教学路径,是使一个教学生手成为教学行家的便捷路径。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