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教师下厂锻炼座谈会
我校举行教师下厂锻炼座谈会
(于万成)为认真贯彻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继续利用暑期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并取得明显成效。11月3日,下厂锻炼教师座谈会在实训基地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实训基地党支部书记孙一志,学校副校长、实训基地副主任孙焕利,教学培训部、教务处、各专业部、教研室负责人、下厂锻炼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学培训部主任于万成主持。
首先,孙焕利讲话。他对老师们圆满完成下厂锻炼任务表示肯定。他指出,通过交流总结,学校将研究完善下一步教师下厂锻炼的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坚持一个重点、两条主线,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校企合作和强化内涵提高办学质量为主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下厂锻炼可以提高教师动手操作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参与生产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亲身体验生产一线的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品质。
随后,鹿伦涛 (海信集团)、宋桂云(松川包装机械公司)郭善友(精诚模具)、朱建民(青岛碱厂)、游国祖(日富科技)、郭正(丰田安利捷)、宁晓赟(电脑医院)、杨哲(实训基地)老师代表各下厂小组发言。他们表示,通过下厂实习感受颇多:一是开阔了眼界,接触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了当前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二是通过生产现场的面对面接触,可以了解和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这些东西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三是了解了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和岗位规范,通过参入企业的生产帮助企业解决加工工艺问题。四是下厂锻炼,不仅锻炼了教师队伍,拉近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活的距离,更让教师明确了市场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促进了产、教、学、研的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下厂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个别教师对下厂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经常请假影响了锻炼的效果;锻炼内容针对性需要提高,随机性较大;有些企业技术保密,影响了学习。老师们认为,下一步教师下厂锻炼要有计划性和连续性,时间应更长一些;锻炼企业最好与企业冠名班联系起来,以便使学习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最后,孙一志总结讲话。他对教师们下厂锻炼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随着青年教师逐年增多,加快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又红又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下厂锻炼,让教师切实把握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大有益处。希望广大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为学校和实训基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共有35名教师分别到海信模具、松川包装和青岛碱厂等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锻炼,9名新教师参加了教育局在实训基地组织的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