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工作>文化建设

兼善工学 兼爱天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厚斌 发布时间:2012-06-27 23:58:50 浏览次数: 【字体:

                 兼善工学 兼爱天下

                               ——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墨子特色校园文化

周厚斌

2008年秋季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墨子铜像揭幕仪式在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隆重举行,时任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的王继平先生为铜像揭幕并发表演讲。“在职业学校的校园中树立墨子塑像,正当其时,正当其所”!打从此时,这个职业教育的校园中就弥漫、浸染着墨子特色文化。

文化,不是几个看板、几卷图书、几尊雕像,这些东西只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象征。真正的文化会刻进人们骨子里,会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中。所以,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尽管西方职业教育理念在我们的职业教育领域大行其道,但与我们文化的隔阂显而易见。我国职业教育的渊源应该追溯至墨子,他一生通过办学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农与工肆之人”,旨在实现自己“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抱负。几千年来,文而化之,这种思想已经深深渗透于我们的职业教育之中。

“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兼爱”,是“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墨子的许多观点由此而阐发:一是“爱无差等”。要求“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二是“兼以易别”。墨子认为彼此相“别”和对立,是造成社会混乱的原因,只有“兼以易别”,社会才可公平和谐。其三,基于“兼爱”观,墨子指出,兼相爱必然会达到交相利,爱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利人才能利己,才能“生天下之大利”。

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一个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创新应运而生的全新的职业教育平台,是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专业教师培训、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系统。实训基地要为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所需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要为它的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和提供良好开端,这些人要具备参与经济社会生产活动的职业技能,要具备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综合能力。实训基地要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些精神从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训词“兼善工学 兼爱天下”中得以明确体现。

兼善工学。工学,是工作和学习,即“工学结合”里的工和学。工,是专业技术,学,是专业理论。工,是专业能力,学,是道德能力。兼善工学,是尚德尚能,是又红又专。兼善工学,是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是“双师”。是讲师,指导学生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堪为人师;是技师,具备岗位操作技能、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堪为师傅。学生要成为“兼士”。一方面是学生,刻苦读书;另一方面要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熟悉岗位职责,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兼爱天下。墨子说:“天之意……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这是一种社会理想,一种教育理想。墨子的“兼爱”思想闪耀着朴素的平民主义的光辉,也蕴含着智慧的科学和哲学原理。我们的兼爱是“爱无差等”的博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兼爱体现在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办事公道”、“奉献社会”;我们的兼爱是崇尚技术的意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是崇尚劳动的精神,热爱劳动、善于创造。实训基地培养能与社会完全相融合的人才。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青岛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致力于墨子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意在创建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意在培养能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又红又专职业人”。

2012625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