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你幸福了吗?
2012年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推出一部新书《你幸福了吗?》,同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央视记者到处问“你幸福吗?”由此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有关“幸福”话题的大讨论。这几年我们学校建设以墨子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所以陆陆续续地读了不少墨子的东西。有时候就想,如果问一下墨子“你幸福了吗”这个问题,他又该如何回答呢?
我想,墨子应该回答说,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理由如下:
墨子是一个“鄙人”,出身低微,特别能吃苦,甚至是“以自苦为极”,“苦”吃多了,少吃点苦当然就是幸福了。墨子因为特别能吃苦,想一想就会知道,以他这种性格,专心去学习任何一门技术,达到超一流水平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墨子的木工、车工技术都是大师水准,比如他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把三寸之木削成一根载重六百斤的车轴。墨子很喜欢亲自动手制作器械、工具之类的东西,制作的时候,身心还特别投入,这当然也是一种幸福。
墨子是一个心思很纯粹的人,且有一颗大公无我之心。有这种心态的人,当然幸福指数会很高。现在有人替墨子出主意,怎样能成为那个时代的“比尔.盖茨”,答案很简单,首先墨子是“帮派大佬”,作“雇佣军”替各国打仗就能发大财,再不济像苏秦张仪那样到处去“忽悠”,也没有问题,比如越王在大概知道了墨子的思想后,就特别欣赏,愿意送给墨子方圆五百里土地,条件是墨子到越国来指教他。结果呢,墨子拒绝了。第三可以卖“军火”、卖“专利技术”,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有很多军事发明,只《公输盘》一文中所写的战守之具,转手就能发大财。可是墨子选择的是“自苦为义”这样一条人生道路,甚至于“断指与断腕, 利天下相若, 无择也;死生利若, 一无择也”,也就是说,为了天下的公共利益,断指断腕乃至捐躯,都没有什么问题。一个人没有自私自利之心,也就少了患得患失的算计,他的幸福指数能不高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私心越重,贪欲越重,烦恼越重,幸福指数必然偏低,因为欲望的满足还有一个边际递减效应问题。所以墨子及其弟子们能做到“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是因为他们内心幸福感充溢,吃喝住行再艰苦也撑得住。
墨子心中充满智慧与爱心等“正能量”,所以必然是很幸福的。先说“智慧”,人生智慧是对“天道”或曰人生使命的洞察与领悟。 墨子在《天志篇》中说,你在家里得罪家长可以跑到邻居家躲一躲,在国内得罪君王可以到外国逃一逃,但是如果得罪了“天”,则“无所避逃之”,所以“天志”——上天喜欢你做什么、不喜欢你做什么,不可不详查并相儆戒。洞察“天志”,人生就有了使命感和方向感,就不会迷惘。所以墨子说,“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从这句话我们不难体味墨子洋溢其中的幸福感。“天欲义而恶不义”,所谓“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所以人自己要做一个“义人”,墨子云“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其次,则是“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这就是墨子由洞察天志而认定的自己的人生使命。人心必须有所寄托,反正不寄托于善,就寄托于恶。将心思置于声色货利,那么必然是邪慝日进;将心思寄托在天志、仁义之上,那么必然日进乎高明、融洽。这样才是幸福的。
因为洞察“天志”,以仁义为自己的人生使命,所以墨子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墨子说“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 交相贼,,必得罚。”顺从天志,必然“爱人”。《淮南子》中云:“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墨子因为见到原本白色的练丝落入不同的染缸而变成了黄色的或黑色的,他想到的是人性原本善良、纯洁,因为后天环境熏陶不当,而有所扭曲,人性变得残暴刻薄。墨子又言“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由此可见墨子爱心的深厚。当一个人心灵中充满了智慧和爱心等正能量的时候,他必然是幸福的。
墨子还找到了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这或许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墨子的“事业”简而言之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从幸福的个体维度出发,肯定基本物质的满足是人得以幸福的前提,墨子说“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又言“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所以墨子奋斗的事业第一个目标就是国富民安,使得“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由此为基础,再追求成为贵义、尚义的人,以义为“天下之良宝”,这既是个体道德修养的必要,同时也是实现最大公众公约数福祉之必须。墨子终其一生都在为上述这两个目标奋斗不已。能找到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的人谁能说他不幸福?
墨子的幸福观对于今天的我们很有启示意义,特别是我们想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际上和墨子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相通之处:一是物质生活的满足、丰富;二是人的道德精神的高尚、纯粹以及群体社会的团结、和谐。墨子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个梦想奋斗不息,他寻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与幸福。我们是不是亦可从中获得某些教益呢?(基础党支部 王玉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