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每周一学(2022年5月2日- 5月8日)
青岛市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
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文明委印发《关于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方案》(鲁文明委〔2022〕3号)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现就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建设新时代美德青岛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维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基层创新创造为基础,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落点,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建设新时代美德青岛,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持之以恒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实现路径,推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在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各行各业落地落实,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美德善行蔚然成风,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
三、推动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1.倡导向上向善的立身之道,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民族修齐治平、正心克己、三省吾身等传统美德,自觉把个人价值融入时代要求,养成爱国奉献、明礼遵规、自强自律的良好品行,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倡导孝老爱亲的齐家之道,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民族以孝为先、敦亲睦邻、家和万事兴等传统美德,自觉加强文明家庭建设,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孩子的良好品行,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3.倡导利他助人的仁爱之道,鼓励人们在相处时做一个奉献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民族仁者爱人、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养成乐于助人、重信守诺、成人达己的良好品行,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中提高精神境界。
4.倡导共建共享的敬事之道,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建设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事尽责、革故鼎新等传统美德,倡导“平凡孕育伟大”理念,养成拼搏奋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行,以人人奋斗实现人人共享。
5.倡导节俭绿色的共生之道,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做一个环保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尊崇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传统美德,倡导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养成不铺张浪费、不污染损害、简约适度的良好品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四、推动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落实到重点领域
1.深化移风易俗,打造文明乡村。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紧密结合,从婚俗、丧俗改革入手,推进新时代结婚礼堂建设和使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探索将文明节俭标准纳入村规民约,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新风尚。坚持党建引领,建好用好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构建“党群服务+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开展惠民活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探索建立道德积分评价、积分激励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德者有得”机制,为推进乡村善治提供有效抓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打造优美环境。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出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批非遗工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各区市)
2.加强邻里互助,打造和谐社区。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相结合,从小区、楼栋、单元入手,鼓励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社会公益、群体活动和组团式休闲生活,共建幸福宜居社区。广泛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美在我家”“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全民健身”等主题活动,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贴近群众优势,倡导社区居民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积极参加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更好地暖心润心聚心。进一步办好“邻居节”,搭建沟通交流、分享互助平台,促进形成以德为邻、与邻为善、互信互助新型邻里关系。强化示范引领,依托各类宣传文化设施阵地,广泛开展家庭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分享展示。加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体育品牌。(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妇联,各区市)
3.注重立德树人,创建文明校园。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学校立德树人紧密结合,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入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各环节。制定各年龄段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十个好习惯’建议”落实,打造良好校园文化,推进德育工作“一校一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鼓励中小学开发特色德育校本课程并进行遴选推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教职工进行全员道德、心理与法治等专题教育培训,评选表扬先进学校、优秀书记、校长和教职工,提升德育队伍育人水平。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和志愿服务,使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树“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学生等德行优良的先进典型,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定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构建重点突出、有机衔接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好用好家长学校、家长大课堂、家校合作网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局长、校长、家长见面活动和“万名教师访万家”“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共同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各区市)
4.强化政德教育,打造模范机关。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紧密结合,从机关党建入手,锻造“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新时代青岛干部队伍,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各级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要带头宣讲、带头示范、带头践行,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分享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带动家庭、社群积极参与,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自觉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昂扬“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激情斗志,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倡树活动纳入文明单位创建和考核管理中,纳入机关与乡村、社区结对共建活动中,推动各级文明单位走在前、作表率。(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各区市)
5.创新文化建设,打造诚信企业。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从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文化品牌。国有企业率先垂范,围绕服务中心大局、提供优质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塑造良好形象。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素质,加强企业负责人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深化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职工守法诚信教育,广泛弘扬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引导职工做诚信守法、服务社会的模范。广泛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形成重信守诺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业职工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持续践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各区市)
五、形成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建设美德青岛的强大合力
1.加强领导明晰责任,试点探索落地落实。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建设新时代美德青岛,是服务群众美好生活、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民心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纳入“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摆上工作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推动、督查调度、解决问题,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制定办法、举办活动等方式推动落地生根。各级文明委统筹指导协调,宣传部和文明办具体抓落实,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和各相关部门紧密结合职责、认真履行责任,同时高度重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市里确定一批试点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鼓励进行实践探索,对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通报表扬和推广普及。试点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和专项巡视巡察,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测评体系。(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市)
2.纳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纳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广泛宣传动员,让群众知晓创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掀起“做美德青岛人、创文明典范城”的热潮,促进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使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转化为基本行为规范。坚持德法兼治,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青岛建设,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打牢信用建设制度根基。持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各区市)
3.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走在前的标准,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深化拓展、提质增效。在区(市)、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建设一批各具功能、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线下阵地,全面落实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要求,做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推动文明实践“青岛模式”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筹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确保群众可随时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倡导全民志愿,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评选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岗位学雷锋标兵和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实现“志愿服务让岛城更文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益大赛,精准设计科普、环保、医疗、文艺、宣讲等志愿服务项目,紧紧围绕“五为”(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开展志愿服务。(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市)
4.强化理论研究支撑,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发挥市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智库等作用,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道德精髓,加强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立项扶持。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全媒体策划开展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系列主题宣传,推出专题专栏、系列评论。加强网络内容建设,鼓励引导“网红天团”“名人天团”“海星天团”成员创作传播接地气、有共鸣的新媒体产品。加强公益广告创作展示和推送,办好“大爱青岛”主题展览,营造崇德尚礼的浓厚氛围。精心选树青岛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文明市民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宣传他们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开办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讲堂,加强宣传推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打造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陈列,激发爱国热情,共筑精神家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