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工作>理论学习

教职工每周一学(2022年5月30日- 6月5日)

发布时间:2022-05-30 14:08:38 浏览次数: 【字体:


疫情防控“每周一学”学习清单

第二期

一、学习清单

1.从政治高度深入认清“动态清零”总方针(求是网2022年5月24日)

2.坚持“动态清零”打赢抗疫硬仗(新华社2022年4月13日)

3.人人都是疫情防控责任人(法治日报2022年4月27日)

4.为什么疫情防控不能放松?(人民网2022年5月23日)

二、应知应会

 1.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5月23日到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各级党政干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 )总方针,加快( )( )( ),刻不容缓、以快制快,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 ),二是( )。“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 );“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3.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 坚持就是胜利。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信心,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 ),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扬( ),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4.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 要从严落实( )疫情防控举措,外防输入要把( )要求贯彻到位,压实( )责任和( )责任。

5.疾控专家建议,核酸采样前( )小时不吃东西,提前( )分钟不抽烟、不喝水、不饮酒、不吃口香糖。在采样现 场请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自觉有序排好队,少交谈、少打电话。检测过程中避免接触采样点的相关物品,不要把手机、钥匙等个人物品放在台面上。需要提醒的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间隔( )小时方可进行核酸检测。

 

 

 

 

附件 

从政治高度深入认识“动态清零”总方针

(求是网2022年5月24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明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关键时刻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针对近期国内疫情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2年3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进一步作出部署。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深刻分析当前疫情形势,明确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目标任务,对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充分体现了对国内外疫情形势的深刻认识、对疫情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我国国情实际的深刻把握,贯穿了着眼长远的战略决断、强烈的使命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对于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必胜信念、有效控制疫情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从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坚持“动态清零” 打赢抗疫硬仗

(新华社2022年4月13日)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32万例,波及30个省份……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尊重科学、体现规律,完全必要,而且效益明显,是宝贵的经验。我们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动态清零”尊重科学,体现规律,完全必要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动态清零”,这是判断中国抗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 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被击穿危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更何况,新冠病毒未来如何变异,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最糟糕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毒性更强的变异株。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部分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策略,干脆“躺平”,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旦发病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这些国家又会收紧防控策略。

经历过武汉战“疫”的“洗礼”、德尔塔疫情的考验,中国实现了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动态清零”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我国两年多的防控实践证明,“动态清零”符合我国实际,而且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选择。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人命关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在“义”与“利”之间,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完全有效

12日下午,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实现清舱。这座当地最大方舱医院,最高峰时容纳5000多名患者,在运转的30天里为社会面清零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做出关闭离汉通道这一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到多地采取从严从紧、管控封控的防疫举措,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中国用有效实践一次又一次击退疫魔,不断赢得战“疫”主动权。

一直以来,中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0年,在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时,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8.1%,两年平均增 5.1%,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这进一步证明,坚持“动态清零”,真正防得住,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冲击,才能尽最大可能实现更好发展。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实现“动态清零”难度进一步升级。

快速反应、有效落实,可以实现“以快制快”——

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原则”,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天津,从1月8日疫情突袭,到1月21日宣布社会面清零, 国内首次大规模迎战奥密克戎取得阶段性战果。深圳,从按下 “慢行键”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开始有序恢复,用时不到10天。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吉林、上海等地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已从全国16个省份调派医务人员4万余名支援上海;11省份联保联供向上海供应蔬菜1.8万吨;党员率先参与到小区封控物资保障工作……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14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33亿。

“动态清零”总方针必须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局部地区被管控,一时不方便,是为了大家好。一地坚守住,是为了更多地方的平安。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中国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坚持防疫、保供并重,解决好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正是“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解决好民生小事,事关“动态清零”大局。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关系,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抗击疫情需要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人人都是疫情防控责任人

(法治日报2022年4月27日)

近期,一些涉疫违法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辽宁沈阳一阳性病例伪造身份多次出入公共场所;四川什邡一市民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后,不仅未即时报备,而且还与当地防疫网格员玩起了“躲猫猫”;两名密接者从北京丰台返回黑龙江宁安后谎报行程……这些行为无疑都严重干扰了当地疫情防控大局。针对这些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迅速出击,及时依法惩处有关人员,并公开通报典型案例,起到了有力警示作用和震慑效果。

疫情防控既是政府职责,更是全社会、每个人的法定义务。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例时,都必须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不得隐瞒、谎报、缓报疫情。

特别是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隐匿性高,这进一步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只有全社会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依法履行防控义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最大限度节约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类社会成本,才能集中精力与病毒作斗争,才能跑得赢病毒,才能有效落实“动态清零”的总方针。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责任人。每个人都要充分认识到依法防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防疫要求,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到底,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防控效果,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为什么疫情防控不能放松?

(人民网2022年5月23日)

1.为什么现在不能放松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措施是根据对病毒的科学认识、疫情特点、波及范围,以及我们所具备的抵抗力量等方面共同决定的。

实践证明,接种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非常有效。当前,老年人、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接种率。

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是最后一个变异株,这是国际科学界的共识。要继续关注、研究变异株的传播率、致病率等,才能有效调整防疫措施。

 

2.放松疫情防控会发生什么?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老龄人口数量巨大,再加上儿童等人群脆弱易感,一旦放松疫情防控:

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

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

人们出现恐慌,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一些国家为什么“与新冠共存”? 

事实上,一些国家选择放开防控“与新冠共存”,是因为在疫情防控上不是不想防控,而是无法防控也没有能力防控。

这些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疫情策略,干脆“躺平”,恰恰是由于前期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已经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但即便付出了大量生命的代价,这些国家也远不能说结束疫情,一旦感染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往往又会收紧防控策略。

 

4.为什么动态清零才是最佳方案?

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算的是大账、生命账。防控工作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一方面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坚持科学精准防控,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者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5.为什么说我国具备动态清零能力?

我国具备条件和能力坚持动态清零。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快速有效处置数十起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6.如何进一步做好各方面充分准备?

目前,奥密克戎仍然可能是我们面对的主要流行毒株。

针对奥密克戎的特点,各地要做好准备,包括核酸检测能力、床位等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在疫情防控状况下的生活物资保供、社区管理等。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