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工作>理论学习

理论.道路.旗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敏 发布时间:2007-11-20 15:20:23 浏览次数: 【字体:

党课教案


理论.道路.旗帜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教务党支部  陈敏

掌握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了长期的摸索实践,我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国家逐渐富强,人民生活逐渐富足。在当今纷繁芜杂的世界形势下,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的英明而正确的选择。

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分析实事的前提下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虽然历尽许多坎坷,然而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捍卫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的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论述,即“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强大动力、根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并且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实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中华民族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总结,不断的丰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东欧国家的剧变不是偶然的。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是促使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也不断推行其“新思维”,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十七大报告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成功的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谁能想到,29年前,刚走出“文革”阴影的人们还在为温饱发愁,如今13亿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谁能想到,29年前,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曾经牢牢地束缚人们的手脚,如今改革开放地春风深入人心;谁能想到,29年前,经济一度濒临崩溃地边缘,如今已经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3.3%的增长速度;2006GDP迈上了20万亿元大关;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2006年进出口额大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这一组组的数据是最简明、最雄辩的证据,中国的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在科学发展观的英明指导下,经济发展方式向“又好又快”的目标转轨,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建设直指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令世界刮目相看。苏联、东欧剧变后不久,西方曾有预言,中国这座社会主义的大山将在10年内坍塌。然而,1 5年过去了,社会主义中国以无可争辩的强大生命力宣告这一预言的破产。

然而这一条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回眸新中国建设史,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艰辛而曲折,曾经一波三折。改革开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等基本国情还没有完全改变。2006年我国的人均GDP仍排在世界百位之后,表示国民的富裕水平和生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温总理曾经意味深长地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我国发展快速发展的道路中也曾经暴露出许多矛盾与问题:比如长期形成的结构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使得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改革攻坚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困难群众的数量还比较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是有发生,等等。

面对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不回避。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作出“两个没有变”的判断,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要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处理好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因此,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同时,我们推进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环境资源指标;必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既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载入党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两块基石,二者共同构成的这“一面旗帜”。这是一面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这是一面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一面指引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旗帜。这面旗帜有个响亮的名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经过改革开放29年来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快速增长。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29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快速增长,到20世纪末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1978年的不足300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这些都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新时期29年来客观的历史结论,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社会主义的振兴与中华民族的振兴能够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中华民族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再造辉煌,社会主义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再造辉煌。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

要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除此之外,还要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坚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同心同德,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取得哪些成绩,面临哪些困难?

3、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分享到:
×

用户登录